成语名称:拨乱之才(boluanzhicai)
成语繁体:撥亂之才
成语语法: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拨:治理。平定乱世、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事到骑虎之势,家国所关,非真拨乱之才,一代伟人,总难立脚。”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杰出治国人物
反义词:无能之辈
【词目】拨乱之才【读音】bō luàn zhī cái【释义】能平定乱世,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事到骑虎之势,家国所关,非真拨乱之才,一代伟人,总难立脚。”
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
朕无拨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来叶!将明扬仄陋,以王位让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卒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