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匪躬之节(feigongzhijie)
成语繁体:匪躬之節
成语语法: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成语出处:《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成语例句: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近义词:匪躬之操
【名称】匪躬之节【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解释】躬:指自身利益;节:节操。指不顾自身利益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周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事例】诏以胤忠允高亮,有~,使领司隶校尉。 ★《晋书·李胤传》
肆勤内外,有匪躬之节。
郗隆字弘始,蹇亮有匪躬之节。
辄违时,徒知好古之勤,自励匪躬之节。
陆逊忠勤於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雕武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