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摸棱两可(molengliangke)
成语繁体:摸棱兩可
成语语法:紧缩式成语
成语解释: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我对这个问题一直是摸棱两可
反义词:旗帜鲜明
英文翻译:betwixt and between
唐朝时期,武则天任命苏味道为宰相,他处世十分圆滑,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特两端可也。”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苏模棱”。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
我完全被他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话搞糊涂了.
她给他的复信写的多少似乎带有摸棱两可的笔调。
他讲话摸棱两可,这样做无非是想刀切豆腐两面光,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使用像这样的自然语言编写方式时,会存在许多摸棱两可的地方。
和业主之间的风险分担公平合理,不留摸棱两可之词,使任何一方都无隙可乘。
如今不少股评人都是‘太极’高手,讲话摸棱两可,这样做无非是想‘刀切豆腐两面光’,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是个人崇拜,注重于个人特性如成就,动机,对摸棱两可的事情的包容程度,乐观,智慧,才干等等。
在问到中国最近成功摧毁其在太空的自制废弃卫星而进行导弹发射问题时,对此回答摸棱两可。
而说话者摸棱两可、主观性强则会使说话者处于劣势,无法控制交际局势,甚至可能导致交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