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拖儿带女(tuoerdainu)
成语繁体:拖兒帶女
成语语法:联合式成语
成语解释:拖:牵引。身边带着儿女。形容生活负担重,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拖儿带女的,起五更,熬半夜,这是造的什么孽呀!”
成语年代:现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生活负担重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0章:“学校的教室睡满了拖儿带女的农民。”
反义词:孤家寡人
英文翻译:dragged down by having a family to feed; supporting a wife and children
拖儿带女是汉语词汇,拼音tuō ér dài nǚ,出自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他无论去哪都是拖儿带女的。
于是外婆从越南出发,又是拖儿带女。
奔走的不仅仅是狐狸,还有拖儿带女的外婆。
这时,白彦虎的队伍拖儿带女作战,老少妇孺皆有。
十天无雨闹干旱,一场大水白茫茫,拖儿带女去逃荒。
这绝对是一个适合那些拖儿带女的旅行者的完美场所。
母亲拖儿带女逃到汤西吉水,以砍柴伐木、租地种植为生。
为了谋生糊口,这些艺人被迫流落江湖,拖儿带女四处卖艺。
大哥阿朴德则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沿着阴森森的黑山老箐走。
移民拖儿带女上路了,故土难舍,忍不住频频回首,再看一眼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