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慷慨淋漓(kangkailinli)
成语繁体:慷慨淋漓
成语语法: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成语出处: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先颁发一篇檄文,说得堂堂正正,慷慨淋漓。”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他慷慨淋漓地抒发他当时的感受。
成语用法:作状语;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
成语正音:慨,不能读作“ɡài”。
成语易错:淋漓:不能写作“林离”。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他慷慨淋漓地抒发他当时的感受。
kāng kǎi lín lí解释: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淋漓,充盛,畅快。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如: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苏教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其诗作以慷慨淋漓、沉雄豪迈传世。
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为我言。
故须慷慨淋漓,沉雄悲壮,乃为合作,其不转韵。
语及古人忠孝节烈,则又慷慨淋漓,为泫然罢酒。
他曾有一组北游的律诗,写得慷慨淋漓,非常工整。
这些诗歌,读来悲愤激越,慷慨淋漓,充满感人的力量。
曹操在诗中慷慨淋漓地表现出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
正因如此,这首〔金缕曲〕显得既酣畅,又深沉;既慷慨淋漓,又耐人寻味。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会上怒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慷慨淋漓,振奋人心。
这番话说的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