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韬光养晦(taoguangyanghui)
成语繁体:韜光養晦
成语语法: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近义词:闭门不出 韬光晦迹 韫匵藏珠 韬光用晦 杜门不出 养晦韬光
反义词:锋芒毕露
英文翻译:draw in one's claws;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
懂得韬光养晦,有心机。
做人做事低调,韬光养晦。
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大学韬光养晦,小镇卧虎藏龙。
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必须懂得忍辱负重,韬光养晦。
然其志未淡,乃退而韬光养晦。
修养生息,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当然,韬光养晦,也还要有所作为。
含章,即藏善,韬光养晦,保养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