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犹豫不决(youyubujue)
成语繁体:猶豫不決
成语语法:补充式成语
成语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成语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犹,不能读作“yōu”。
成语易错:犹,不能写作“尤”;决,不能写作“绝”。
成语辨析:见“优柔寡断”。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五笔打字:QCGU
近义词:畏首畏尾 悬而未决 迟疑不决 三心二意 沉吟不决 瞻前顾后 当断不断 狐疑不决 心神不定 游移不定
反义词:不假思索 破釜沉舟 毫不迟疑 壮士解腕 死心塌地 当机立断 一锤定音 拿定主意 心弛神往 毅然决然
英文翻译:to waver; hesitancy; indecision
战国时期,秦军围困赵都邯郸,赵孝成王派人向魏安厉王求援。魏将晋鄙屯兵汤阴,派人见平原君要赵孝成王同意秦王称帝,平原君犹豫不决,齐国谋士鲁仲连请平原君告诉魏国使者辛垣衍不要让秦称帝的理由,必须共同抗秦。
犹豫不决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 后来,人们把拿不定主意时的情形都说成“牛鱼不决”。“犹豫不决”据说是根据“牛鱼不决”的字音讹变而来的。
孩子犹豫不决。
他看来犹豫不决。
地皮,白萍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就会送命。
他对结婚犹豫不决。
维农犹豫不决地站着。
她对这价格犹豫不决。
他犹豫不决,颠三倒四。
凝妆:犹豫不决严妆、盛妆。
他在去和留之间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