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消乏 [ jiā dào xiāo fá ]
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家贼难防 [ jiā zéi nán fáng ]
家里人作贼难以防范。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三年五载 [ sān nián wǔ zǎi ]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小户人家 [ xiǎo hù rén jiā ]
人口少的人家。旧时也指寒微人家。
万贯家财 [ wàn guàn jiā cái ]
形容家产极丰。
家给人足 [ jiā jǐ rén zú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破家荡产 [ pò jiā dàng chǎn ]
指耗尽家产。
家丑不外扬 [ jiā chǒu bù wài yáng ]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
日诵五车 [ rì sòng wǔ chē ]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一家之主 [ yī jiā zhī zhǔ ]
家庭的当家人
家业雕零 [ jiā yè diāo líng ]
家业:家产;雕零:零落。家道衰落
倾家败产 [ qīng jiā bài chǎn ]
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同“倾家荡产”。
破国亡家 [ pò guó wáng jiā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以文乱法 [ yǐ wén luàn fǎ ]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五味俱全 [ wǔ wèi jù quán ]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一家之作 [ yī jiā zhī zuò ]
自成一家的著作。
拖家带口 [ tuō jiā dài kǒu ]
带着一家大小,指受家属拖累
咸五登三 [ xián wǔ dēng sān ]
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五行并下 [ wǔ háng bìng xià ]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星联珠 [ wǔ xīng lián zhū ]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颗行星出现在同一方向,被认为是祥瑞兆头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jiā yǒu qiān kǒu,zhǔ shì yī rén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
五陵英少 [ wǔ líng yīng shǎo ]
指京都富豪子弟。同“五陵年少”。
家常里短 [ jiā cháng lǐ duǎn ]
犹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人给家足 [ rén jǐ jiā zú ]
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sì tǐ bù qín wǔ gǔ bù fēn ]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成语拼音】wǔ jiā
【成语解释】(一)、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二)、指 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张守节 正义:“五家,黄帝、高阳、高辛、唐 虞、尧 舜 也。”
(三)、指 黄帝、颛顼、夏、殷、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顓頊、夏、殷、周 之历。”
(四)、指传《春秋》的 左氏、公羊氏、穀梁氏、邹氏、夹氏 五人。何休《<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
(五)、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刘向、周庆、丁姓、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刘向、周庆、丁姓、王彦 等,皆为《穀梁》。”
(六)、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七)、指 北周、北齐、南朝 梁、南朝 陈、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八)、今文经学家指 唐、虞、夏、殷、周 五代。清 刘书年《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夏 一科,商 一科,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虞 一家,夏 一家,殷 一家,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章炳麟《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