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吴楚 [ tiān dī wú chǔ ]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人言藉藉 [ rén yán jí jí ]
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一拥而上 [ yī yōng ér shàng ]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上下一心 [ shàng xià yī xīn ]
上上下下一条心。
风举云摇 [ fēng jǔ yún yáo ]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万物皆备于我 [ 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 ]
于:表示被动。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寝寐求贤 [ qǐn mèi qiú xián ]
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连睡觉做梦都在寻求贤人。形容求贤若渴
云集雾散 [ yún jí wù sàn ]
云聚集,雾消散。形容变化时刻都在发生
旋得旋失 [ xuán dé xuán shī ]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席地而坐 [ xí dì ér zuò ]
泛指在地上坐。
头晕目眩 [ tóu yūn mù xuàn ]
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依头顺尾 [ yī tóu shùn wěi ]
指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尽其所能 [ jìn qí suǒ néng ]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惊恐失色 [ jīng kǒng shī sè ]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书香世家 [ shū xiāng shì jiā ]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兼善天下 [ jiān shàn tiān xià ]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无敌天下 [ wú dí tiān xià ]
天下都没有对手。
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可有可无 [ kě yǒu kě wú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朝新暮敝 [ zhāo xīn mù bì ]
敝:破。早上是新的到晚上就破了。指物件质量差
闻名遐迩 [ wén míng xiá ěr ]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毡袜裹脚靴 [ zhān wà guǒ jiǎo xuē ]
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 shàng zhī suǒ hǎo,xià bì shèn yān ]
上:居上位的人;好:爱好;甚:更厉害。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指上行下效,影响深重。
【成语拼音】shàng dōu
【成语解释】(一)、古代对京都的通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寔用西迁,作我上都。”张铣 注:“上都,西京也。”此指 西汉 京都 长安。明 何景明《七述》之三:“乃有上都贵人,戚里公子,迎晨而出,及暮乃止。”
(二)、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 以 晋阳 为 下都,故称 邺(今 河北 临漳 西南)为 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 高洋 以 鄴 为 上都,晋阳 为 下都。”(2)唐肃宗 宝应 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 长安 为 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 京城,天宝 元年曰 西京 …… 肃宗 元年曰 上都。”
(三)、元 初于 滦河 北岸建 开平府,世祖 中统 五年(1264)加号 上都,岁常巡幸,终 元 一代与 大都 并称两都。故址在今 内蒙古 多伦 西北 上都河 北岸。《元典章·诏令·建国都诏》:“中统 五年八月日钦奉圣旨中书省奏:开平府 闕庭所在,加号 上都,外 燕京 修营宫室,分立省部,四方会同,乞亦正名事。准奏。”
(四)、指天宫。《后汉书·张衡传》:“羡上都之赫戏兮,何迷故而不忘?”李贤 注:“上都,谓天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