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敛锷 [ cáng fēng liǎn è ]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如锥画沙 [ rú zhuī huà shā ]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锋芒挫缩 [ fēng máng cuò suō ]
锋芒:刀或剑的尖端,比喻事物的尖锐部分;挫:挫折;缩:后退。指人的锐气才干受挫折而后退。
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小试锋芒 [ xiǎo shì fēng máng ]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力透纸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刮腹湔肠 [ guā fù jiān cháng ]
刮:用锋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争锋吃醋 [ zhēng fēng chī cù ]
为争夺男女私情而互相嫉妒。同“争风吃醋”。
头上著头 [ tóu shàng zhù tóu ]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敛后疏前 [ liǎn hòu shū qián ]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昏头昏脑 [ hūn tóu hūn nǎo ]
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鼓脑争头 [ gǔ nǎo zhēng tóu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竿头日上 [ gān tóu rì shàng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昏头转向 [ hūn tóu zhuǎn xiàng ]
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蝇头蜗角 [ yíng tóu wō jiǎo ]
苍蝇头,蜗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
昏头晕脑 [ hūn tóu yūn nǎo ]
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同“昏头昏脑”。
头昏目晕 [ tóu hūn mù yūn ]
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交头接耳 [ jiāo tóu jiē ěr ]
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手头不便 [ shǒu tóu bù biàn ]
手头:手边;便:方便。指手头缺钱
有首有尾 [ yǒu shǒu yǒu wěi ]
首:头。有开头,有结尾。做事能坚持到底。指故事或文章结构完整
贱骨头 [ jiàn gǔ tou ]
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
心服首肯 [ xīn fú shǒu kěn ]
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头昏脑闷 [ tóu hūn nǎo mèn ]
犹言头昏脑胀。
千头万序 [ qiān tóu wàn xù ]
形容事情杂,头绪多。同“千头万绪”。
【成语拼音】fēng tóu
【成语解释】(一)、指笔尖。引申为文词。明 王衡《郁轮袍》第一折:“读残书轧鳖鳖,饿杀北窓萤……有什么锋头利钝,舌底雄雌。”
(二)、犀利的笔触。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写法的确不过平铺直叙,但到处是刺……虽然重译,也得竭力保存它的锋头。”
(三)、比喻形势发展的方向或紧张的情势。《劫馀灰》第七回:“你快点好了,到船上去,好歹趁这个锋头,发一个大利市。”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至此捉人消息更见确实,各人遂纷纷觅地暂避锋头。”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二:“老甘 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四)、风头,引人注目的表现。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新作家的刊物,一出锋头,就显病态。”巴金《老歌者》:“有一些西洋的夫人和小姐在社会上出了锋头,自然也有绅士们肯捧场。”老舍《赵子曰》第五:“有工夫再出些锋头,闹些风潮,挣些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