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外之人 [ dù wài zhī rén ]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至小无内 [ zhì dà wú nèi ]
至:极。小到极点,内无余隙
无束无拘 [ wú shù wú jū ]
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同“无拘无束”。
天年不测 [ tiān nián bù cè ]
指意外的死亡。
局外之人 [ jú wài zhī rén ]
局外:原指棋局之外,引申为事外。指与某件事情没有关系的人。
方外之士 [ fāng wài zhī shì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方外司马 [ fāng wài sī mǎ ]
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
海外扶余 [ hǎi wài fú yú ]
指遥远的外国
闭关绝市 [ bì guān jué shì ]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身外之物 [ shēn wài zhī wù ]
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内重外轻 [ nèi zhòng wài qīng ]
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外亲内疏 [ wài qīn nèi shū ]
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别无他物 [ bié wú tā wù ]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分外妖娆 [ fèn wài yāo ráo ]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表里相应 [ biǎo lǐ xiāng yìng ]
内外互相应合。
付诸度外 [ fù zhū dù wài ]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天魔外道 [ tiān mó wài dào ]
外道:佛家语,指不合佛法的教度。指正统以外的的异端流派。
无计可奈 [ wú jì kě nài ]
指无法可施。同“无计奈何”。
彻里至外 [ chè lǐ zhì wài ]
指从里到外。
通无共有 [ tōng wú gòng yǒu ]
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抗怀物外 [ kàng huái wù wài ]
抗:通“亢”,高尚;物:指世俗。胸怀高尚,超出尘俗之外
扶余海外 [ fú yú hǎi wài ]
指遥远的外国
横殃飞祸 [ héng yāng fēi huò ]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横祸飞灾 [ héng huò fēi zāi ]
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同“横殃飞祸”。
【成语拼音】wú wài
【成语解释】(一)、谓古代帝王以天下为一家。《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何休 注:“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絶义。”唐 杜甫《夔州歌》之三:“羣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二)、犹无穷,无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吕氏春秋·下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高诱 注:“道在大能大,故无復有外。”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这 阴山 ……其大无外,其高无比。”
(三)、没有外物。《庄子·则阳》:“除日无岁,无内无外。”郭象 注:“无彼我则无内外也。”
(四)、指远方。三国 魏 曹植《七启》:“惠泽播於黎苗,威灵振乎无外。”晋 傅玄《喜霁赋》:“播仁风於无外。”宋 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若帝之初,达四聪於无外。”
(五)、犹言没有两样。《晋书·刑法志》:“江 左无外,蛮陬来格。”宋 司马光《劝学歌》:“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