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奇谈 [ hǎi wài qí tán ]
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外宽内深 [ wài kuān nèi shēn ]
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无倚无靠 [ wú yǐ wú kào ]
形容孤苦无依。同“无依无靠”。
雕冰画脂 [ diāo bīng huà zhī ]
在冰上雕刻,在凝固的油脂上绘画。比喻白费工夫,劳而无功。
里应外合 [ lǐ yìng wài hé ]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分房减口 [ fēn fáng jiǎn kǒu ]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置诸度外 [ zhì zhū dù wài ]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无偏无颇 [ wú piān wú pō ]
不偏向;不邪曲。同“无偏无陂”。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孤寡鳏独 [ gū guǎ guān dú ]
泛指没有劳动能力、无依无靠的人。
出敌意外 [ chū dí yì wài ]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
干燥无味 [ gān zào wú wèi ]
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无趣味
攘外安内 [ rǎng wài ān nèi ]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无毁无誉 [ wú huǐ wú yù ]
既无毁谤,也无称誉。形容很平常。
释知遗形 [ shì zhī yí xíng ]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去其糟粕 [ qù qí zāo pò ]
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 qù qí zāo pò,cún qí jīng huá ]
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崇洋媚外 [ chóng yáng mèi wài ]
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置身事外 [ zhì shēn shì wài ]
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磊落轶荡 [ lěi luò yì dàng ]
轶荡:旷达。心胸坦白,行为无所拘忌。
出人意外 [ chū rén yì wài ]
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没没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没里没外 [ méi lǐ méi wài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成语拼音】wú wài
【成语解释】(一)、谓古代帝王以天下为一家。《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何休 注:“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絶义。”唐 杜甫《夔州歌》之三:“羣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二)、犹无穷,无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吕氏春秋·下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高诱 注:“道在大能大,故无復有外。”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这 阴山 ……其大无外,其高无比。”
(三)、没有外物。《庄子·则阳》:“除日无岁,无内无外。”郭象 注:“无彼我则无内外也。”
(四)、指远方。三国 魏 曹植《七启》:“惠泽播於黎苗,威灵振乎无外。”晋 傅玄《喜霁赋》:“播仁风於无外。”宋 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若帝之初,达四聪於无外。”
(五)、犹言没有两样。《晋书·刑法志》:“江 左无外,蛮陬来格。”宋 司马光《劝学歌》:“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