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三诈四 [ kuáng sān zhà sì ]
狂:诓的假借,诓骗。一味欺诈。
熬清守谈 [ āo qīng shǒu tán ]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珠翠之珍 [ zhū cuì zhī zhēn ]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鲍鱼之肆 [ bào yú zhī sì ]
鲍:咸鱼;肆:店铺。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寝不安席 [ qǐn bù ān xí ]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寝馈难安 [ qǐn kuì nán ān ]
寝:睡觉;馈:吃饭;安:安闲。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鱼馁肉败 [ yú něi ròu bài ]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臭名远扬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
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恶尘无染 [ è chén wú rǎn ]
指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书生气十足 [ shū shēng qì shí zú ]
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嘉肴旨酒 [ jiā yáo zhǐ jiǔ ]
旨酒:美酒。指美味的酒食。
熬清守淡 [ áo qīng shǒu dàn ]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嗜痂成癖 [ shì jiā chéng pǐ ]
嗜:爱好;痂:疮口表面的硬壳。形容怪癖的嗜好
异香扑鼻 [ yì xiāng pū bí ]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一命鸣呼 [ yī mìng míng hū ]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咬音咂字 [ yǎo yīn zā zì ]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无伤大雅 [ wú shāng dà yǎ ]
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臭名昭著 [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夏裘冬葛 [ xià qiú dōng gě ]
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
栎樗之材 [ lì chū zhī cái ]
栎:木名;樗:俗名“臭椿”。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用的人
亹亹不倦 [ wěi wěi bù juàn ]
亹亹:同“娓娓”,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也指说话、文章十分感人。亦作“亹亹不卷”、“亹亹不厌”。
焚枯食淡 [ fén kū shí dàn ]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一日三覆 [ yī rì sān fù ]
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星桥火树 [ xīng qiáo huǒ shù ]
火树:火红的树。形容灿烂绚丽的焰火或灯火
【成语拼音】chòu wèi
【成语解释】(一)、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清 赵翼《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二)、气味。汉 仲长统《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宋 苏轼《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三)、比喻志趣。汉 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唐 元稹《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清 方苞《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四)、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杜预 注:“言同类。”唐 李百药《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宋 苏轼《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