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mín wéi bāng běn běn gù bāng níng ]
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谋及庶人 [ móu jí shù rén ]
谋:计谋,商议;庶人:百姓。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比喻广泛征求意见
节用爱人 [ jié yòng ài rén ]
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节用爱民 [ jié yòng ài mín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访贫问苦 [ fǎng pín wèn kǔ ]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皮相之士 [ pí xiàng zhī shì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半子之谊 [ bàn zǐ zhī yì ]
半子:女婿。半个儿子的情分
十家锅灶九不同 [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 ]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披头跣足 [ pī tóu xiǎn zú ]
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
虐人害物 [ nüè rén hài wù ]
虐:残暴,侵害。指残害百姓
二姓之好 [ èr xìng zhī hǎo ]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洪水猛兽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
歪歪倒倒 [ wāi wāi dǎo dǎo ]
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析骨而炊 [ xī gǔ ér chuī ]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神怒民痛 [ shén nù mín tòng ]
痛: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上溢下漏 [ shàng yì xià lòu ]
指上富下贫。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 ]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急吏缓民 [ jí lì huǎn mín ]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为民除患 [ wéi mín chú huàn ]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生佛万家 [ shēng fó wàn jiā ]
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鼓盆之戚 [ gǔ pén zhī qī ]
旧指死了妻子。
析骸以爨 [ xī hái yǐ cuàn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弃同即异 [ qì tóng jí yì ]
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拥孺人,抱稚子 [ yōng rú rén,bào zhì zǐ ]
孺人:妻子;稚子:幼儿。搂着妻子,抱着孩子。
逆臣贼子 [ nì chén zéi zǐ ]
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成语拼音】zǐ xìng
【成语解释】(一)、泛指子孙、后辈。《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郑玄 注:“子姓,谓众子孙也。”《新唐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有 易安室 者,父祖皆出 韩公 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清 赵翼《五十初度》诗:“家风岂敢夸 颜 柳,或可垂为子姓规。”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準此,是 汉 魏 旧法:谋杀、故杀、贼杀诸科,官未能理者,听其子姓復仇。”
(二)、谓子辈;子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应训》:“秦穆公 谓 伯乐 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高诱 注:“子姓,谓 伯乐 子。”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新唐书·杨慎矜传》:“鉷 父与 慎矜 外兄弟也,故与 鉷 狎。及为侍御史,繇 慎矜 所引;后迁中丞,同列,慎矜 犹以子姓畜之,鉷 负 林甫 势;滋不平。”
(三)、特指孙辈。《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于主人之南,西面北上。”郑玄 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贾公彦 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