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饿莩 [ yě yǒu è piǎo ]
饿莩: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解甲休士 [ jiě jiǎ xiū shì ]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积草囤粮 [ jī cǎo tún liáng ]
积:积累;囤:囤积。指储存粮食和草料等战备物资
劈风斩浪 [ pī fēng zhǎn làng ]
指冲破风浪。
白龙鱼服 [ bái lóng yú fú ]
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降龙伏虎 [ xiáng lóng fú hǔ ]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敛后疏前 [ liǎn hòu shū qián ]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不宣而战 [ bù xuān ér zhàn ]
指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以弱胜强 [ yǐ ruò shèng qiáng ]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三战三北 [ sān zhàn sān běi ]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孤军奋战 [ gū jūn fèn zhàn ]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明耻教战 [ míng chǐ jiào zhàn ]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七纵七禽 [ qī zòng qī qín ]
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亦作“七纵七擒”。
衮衣西归 [ gǔn yī xī guī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西:向西;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股战而栗 [ gǔ zhàn ér lì ]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兵戎相见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短兵相接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枪林弹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按兵束甲 [ àn bīng shù jiǎ ]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肉搏战 [ ròu bó zhàn ]
交战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指直接对抗
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转战千里 [ zhuǎn zhàn qiān lǐ ]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群威群胆 [ qún wēi qún dǎn ]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整甲缮兵 [ zhěng jiǎ shàn bīng ]
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
邹缨齐紫 [ zōu yīng qí zǐ ]
比喻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