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槐九棘 [ sān huái jiǔ jí ]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免怀之岁 [ miǎn huái zhī suì ]
指三岁。
蹄间三寻 [ tí jiān sān xún ]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六韬三略 [ liù tāo sān lüè ]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攒三聚五 [ cuán sān jù wǔ ]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而立之年 [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三十三天 [ sān shí sān tiān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无后为大 [ wú hòu wéi dà ]
后:后代。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沐三熏 [ sān mù sān xūn ]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三四四 [ sān sān sì sì ]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三沐三薰 [ sān mù sān xūn ]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首六臂 [ sān shǒu liù bì ]
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推东主西 [ tuī dōng zhǔ xī ]
犹言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
三好二怯 [ sān hǎo èr qiè ]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三人为众 [ sān rén wèi zhòng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二三其德 [ èr sān qí dé ]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祝哽在前 [ zhù gěng zài qián ]
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 zhù gěng zài qián,zhù yē zài hòu ]
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
名垂后世 [ míng chuí hòu shì ]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三马同槽 [ sān mǎ tóng cáo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成语拼音】sān hòu
【成语解释】(一)、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 传:“三后,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夏、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 注:“三后,虞、夏、商。”(4)指 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 凿龙门,辟 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 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 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穀,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5)指 周公、君陈、毕公。《书·毕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陈 克和厥中,惟 公(毕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 伯夷、禹、后稷。《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稷 降播种,农植嘉穀。”(7)指 夏桀、殷辛、周幽王。《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张载 注:“三后,夏、殷、周 也。”刘良 注:“三后,桀、紂、幽王。”(8)指 汉 之 宣帝、景帝、文帝。《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 注:“三后,谓 宣、景、文 也。”
(二)、指 汉 代的三个皇后。《后汉书·王畅传》:“三后生自 新野。”李贤 注:“光烈皇后、和帝 阴后、邓后,并 新野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