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相副 [ yán xíng xiāng fù ]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当行本色 [ dāng xíng běn sè ]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行险侥幸 [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
行险:冒险。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
砥身砺行 [ dǐ shēn lì xíng ]
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行若无事 [ xíng ruò wú shì ]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货赂大行 [ huò lù dà xíng ]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志坚行苦 [ zhì jiān xíng kǔ ]
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改行迁善 [ gǎi xíng qiān shàn ]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言行相顾 [ yán xíng xiāng gù ]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潜德秘行 [ qián dé mì xíng ]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同“潜德隐行”。
山行海宿 [ shān xíng hǎi xiǔ ]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指行旅艰险。
行随事迁 [ xíng suí shì qiān ]
行:做事。做事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行同狗豨 [ xíng tóng gǒu xī ]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动静有法 [ dòng jìng yǒu fǎ ]
动:行动;静:静处;法: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指行动合乎规范
三句不离本行 [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丧伦败行 [ sāng lún bài xíng ]
丧:丧失;伦:人伦;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倍道兼行 [ bèi dào jiān xíng ]
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行步如飞 [ xíng bù rú fēi ]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砥节砺行 [ dǐ jié lì xíng ]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禁止令行 [ jīn zhǐ líng xíng ]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言多伤行 [ yán duō shāng xíng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芳行洁 [ yán fāng xíng jié ]
指言行高洁。
横行奡桀 [ héng xíng ào jié ]
横行:不循正道而行;奡:夏代寒浞之子,相传是个大力士;桀:夏桀,暴君。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
坐言起行 [ zuò yán qǐ xíng ]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好行小惠 [ hào xíng xiǎo huì ]
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
【成语拼音】xíng xíng
【成语解释】(一)、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宋 张孝祥《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迢迢赴 延安。”
(二)、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晋 陶潜《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唐 王建《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三)、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四)、行旅。宋 梅尧臣《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五)、每行。唐 韩愈《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明 袁凯《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林庚白《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六)、各行各业。参见“行行出状元”。
(七)、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何晏 集解:“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唐 元稹《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赵 行行殊不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