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处顺 [ ān cháng chǔ shùn ]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乳间股脚 [ rǔ jiān gǔ jiǎo ]
比喻自以为安全的处所。
鱼龙混杂 [ yú lóng hùn zá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逢人说项 [ féng rén shuō xiàng ]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君唱臣和 [ jūn chàng chén hé ]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蠹居棋处 [ dù jū qí chǔ ]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春暖花香 [ chūn nuǎn huā xiāng ]
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淡然处之 [ dàn rán chǔ zhī ]
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
东墙处子 [ dōng qiáng chǔ zǐ ]
指邻居的处女。
可同患,难处安 [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面和意不和 [ miàn hé yì bù hé ]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泰然处之 [ tài rán chǔ zhī ]
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琴瑟和谐 [ qín sè hé xié ]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日和风暖 [ rì hé fēng nuǎn ]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同“日暖风和”。
处之怡然 [ chǔ zhī yí rán ]
处:处理;之:代词;怡然:安适愉快。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很安适愉快
进退失踞 [ jìn tuì shī jù ]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同“进退无据”。
和隋之珍 [ hé suí zhī zhēn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设身处地 [ shè shēn chǔ dì ]
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风和日暄 [ fēng hé rì xuān ]
微风和畅,阳光温暖。见“风和日暖”。
野居穴处 [ yě jū xué chǔ ]
穴:山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白璧三献 [ bái bì sān xiàn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燕处焚巢 [ yàn chǔ fén cháo ]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处静息迹 [ chǔ jìng xī jì ]
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鼎鼐调和 [ dǐng nai tiáo hé ]
比喻处理国政。
和容悦色 [ hé róng yuè sè ]
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
【成语拼音】chǔ hé
【成语解释】(一)、奉行平和之道。汉 焦赣《易林·颐之蒙》:“秋南春北,随时休息,处和履中,安无忧凶。”汉 荀悦《昌邑王论》:“忠顺不失,夙夜匪懈,顺理处和,以辅上德,是谓良臣。”南朝 梁 沉约《伤刘沨》诗:“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
(二)、讲和;调解。《史记·燕召公世家》:“燕 人请和,赵 人不许,必令 将渠 处和。燕 相 将渠 以处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又有奸恶之徒,与人有隙,嫉彼貲财,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并准……然后从中处和,势压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