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学旧儒 [ sù xué jiù rú ]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老手宿儒 [ lǎo shǒu xiǔ rú ]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老师宿儒 [ lǎo shī xiǔ rú ]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
半部论语治天下 [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经史百子 [ jīng shǐ bǎi z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指事类情 [ zhǐ shì lèi qíng ]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博物通达 [ bó wù tōng dá ]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洞悉底蕴 [ dòng xī dǐ yùn ]
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改弦易张 [ gǎi xián yì zhāng ]
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钜儒宿学 [ jù rú sù xué ]
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半部论语 [ bàn bù lún yǔ ]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下愚不移 [ xià yú bù yí ]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善恶昭彰 [ shàn è zhāo zhāng ]
昭彰:明显。好坏或是非分明。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保残守缺 [ bǎo cán shǒu quē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