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名责实 [ lǎn míng zé shí ]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沽激虚名 [ gū jī xū míng ]
沽激:矫情求誉;虚名:名不副实。指以伪装骗取名誉
高山仰之 [ gāo shān yǎng zhī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循名课实 [ xún míng kè shí ]
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青史留芳 [ qīng shǐ liú fāng ]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深山老林 [ shēn shān lǎo lín ]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万古留芳 [ wàn gǔ liú fāng ]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异名同实 [ yì míng tóng shí ]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蝇利蜗名 [ yíng lì wō míng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水漫金山 [ shuǐ màn jīn shān ]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山珍海胥 [ shān zhēn hǎi xū ]
山珍: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
气壮河山 [ qì zhuàng hé shān ]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占山为王 [ zhàn shān wéi wáng ]
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
天台路迷 [ tiān tái lù mí ]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gāo àn wéi gǔ shēn gǔ wéi líng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猛虎出山 [ měng hǔ chū shān ]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蜗名蝇利 [ wō míng yíng lì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横峰侧岭 [ héng fēng cè lǐng ]
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山走石泣 [ shān zǒu shí qì ]
泣:哭泣。山在移动,石头也哭泣。比喻暴政将要灭亡
重峦复嶂 [ chóng luán fù zhàng ]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同“重峦叠嶂”。
名扬四海 [ míng yáng sì hǎi ]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巴山度岭 [ bā shān dù lǐng ]
指爬山越岭。
山崩地塌 [ shān bēng dì tā ]
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同“山崩地陷”。
【成语拼音】míng shān
【成语解释】(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 ,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3).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