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馁肉败 [ yú něi ròu bài ]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馁殍相望 [ něi piǎo xiāng wàng ]
馁殍:饿死的人;相望:相互连接。形容饿死的人非常多。
胜不骄,败不馁 [ 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 ]
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若敖鬼馁 [ ruò áo guǐ něi ]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俏成俏败 [ qiào chéng qiào bài ]
近似于成或败,指非真成真败。
三战三北 [ sān zhàn sān běi ]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败于垂成 [ bài yú chuí chéng ]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残兵败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
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
伤风败俗 [ shāng fēng bài sú ]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败化伤风 [ bài huà shāng fēng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败国亡家 [ bài guó wáng jiā ]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败俗伤风 [ bài sú shāng fēng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毁风败俗 [ huǐ fēng bài sú ]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枯枝败叶 [ kū zhī bài yè ]
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败军之将 [ bài jūn zhī jiàng ]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败俗伤化 [ bài sú shāng huà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立于不败之地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反道败德 [ fǎn dào bài dé ]
违反正道,败坏道德。
败鳞残甲 [ bài lín cán jiǎ ]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直壮曲老 [ zhí zhuàng qū lǎo ]
老:引申为衰,气馁。理直气壮,理曲气馁
残军败将 [ cán jūn bài jiāng ]
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转败为功 [ zhuǎn bài wéi gōng ]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残尸败蜕 [ cán shī bài tuì ]
残:破损的;败:败坏了的;蜕:昆虫脱的皮。残损的尸体,败坏了的躯壳。形容腐烂的骸骨。
百战百败 [ bǎi zhàn bǎi bài ]
指每战必败。
辱身败名 [ rǔ shēn bài míng ]
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成语拼音】něi bài
【成语解释】(1).腐烂变质。 清 戴名世 《<吴弘表稿>序》:“至於饮食之人,饕餮之徒,则又美恶之不择,而馁败之胔,臭腐之物,甘之而不厌。” 清 黄叔璥 《台海使槎录》:“食物馁败,生虫,欣然食之。”(2).气馁心灰。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书生﹞而本身脆弱,当旧势力抬头,则易于馁败,陷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