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进退 [ chū chǔ jìn tuì ]
指出仕或隐退。
幽明异路 [ yōu míng yì lù ]
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视同陌路 [ shì tóng mò lù ]
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广开贤路 [ guǎng kāi xián lù ]
贤:有才德的人。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
凿坏以遁 [ záo pī yǐ dùn ]
指隐居不仕。
必经之路 [ bì jīng zhī lù ]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仙尘路隔 [ xiān chén lù gé ]
尘:尘世。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顿:困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豺狼塞道 [ chái láng sāi dào ]
塞:堵塞。豺狼堵塞了路。比喻坏人得势掌权。
道路以目 [ dào lù yǐ mù ]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熟路轻车 [ shú lù qīng chē ]
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同“熟路轻辙”。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自寻死路 [ zì xún sǐ lù ]
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一路货色 [ yī lù huò sè ]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船多不碍路 [ chuán duō bù ài lù ]
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悬车之岁 [ xuán chē zhī suì ]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同“悬车之年”。
高步通衢 [ gāo bù tōng qú ]
衢:大路。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同“高步云衢”。
荜路蓝蒌 [ bì lù lán lóu ]
筚路:柴车。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筚路蓝缕 [ bì lù lán lǚ ]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角巾东路 [ jiǎo jīn dōng lù ]
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成语拼音】shì lù
【成语解释】(1).进身为官之路。《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操 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由此士大夫便渐渐的进身,然终因不切实用,又渐渐的见弃。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争却也日甚了。”(2).指官场。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 陆虞仲 ﹞自登第后,愈篤学。其在仕路,以风节著。”《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当下母子正在舱门口观看这些船隻慌乱,却见 吴府尹 马船帮上来。夫人即叫丫鬟下帘掩门进去。 吴府尹 是仕路上人,便令人问是何处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