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醇返朴 [ huán chún fǎn piáo ]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朴”。
质朴无华 [ zhì pǔ wú huá ]
质朴:朴实;华:华丽,华而不实。朴实而毫不虚夸
抱素怀朴 [ bào sù huái pǔ ]
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敦庞之朴 [ dūn páng zhī pǔ ]
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
抱朴含真 [ bào pǔ hán zhēn ]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斫雕为朴 [ zhuó diāo wéi pǔ ]
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
浇醇散朴 [ jiāo chún sàn pǔ ]
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同“浇淳散朴”。
斫琱为朴 [ zhuó diāo wéi pǔ ]
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同“斫雕为朴”。
返朴还淳 [ fǎn pǔ huán chún ]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朴实无华 [ pǔ shí wú huá ]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遗华反质 [ yí huá fǎn zhì ]
指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破觚斫雕 [ pò gū zhuó diāo ]
斫,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比喻删繁杂而从简易,去浮华而尚质朴。
浇淳散朴 [ jiāo chún sàn pǔ ]
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朴素无华 [ pǔ sù wú huá ]
俭朴、不浮华。
爱素好古 [ ài sù hào gǔ ]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还淳反朴 [ huán chún fǎn piáo ]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朴讷诚笃 [ pǔ nè chéng dǔ ]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反朴还淳 [ fǎn pǔ huán chún ]
复归于朴实、淳正。
良工不示人以朴 [ liáng gōng bù shì rén yǐ pǔ ]
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无名之朴 [ wú míng zhī pǔ ]
①道家指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亦作“无名之璞”。
还淳返朴 [ huán chún fǎn piáo ]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反朴归真 [ fǎn pǔ guī zhēn ]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直朴无华 [ zhí piáo wú huá ]
华:文采。质朴而没有文采
还朴反古 [ hái pǔ fǎn gǔ ]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古”。
大有希望 [ dà yǒu xī wàng ]
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
【成语拼音】dà pǔ
【成语解释】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 大朴 ”。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