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展土开疆 [ zhǎn tǔ kāi jiāng ]
展:拓展;开:开拓;疆:边疆。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躬行节俭 [ gōng xíng jié jiǎn ]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土龙刍狗 [ tǔ lóng chú gǒu ]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蹊田夺牛 [ xī tián duó niú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首丘之思 [ shǒu qiū zhī sī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
寸土尺金 [ cùn tǔ chǐ jīn ]
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粪土不如 [ fèn tǔ bù rú ]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封疆画界 [ fēng jiāng huà jiè ]
疆:边疆;界:领土的界线。在边疆设置标志,或在国境线上布防以划分领土的界线。
茅室土阶 [ máo shì tǔ jiē ]
茅草盖的屋,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生活俭朴
守土有责 [ shǒu tǔ yǒu zé ]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捻土焚香 [ niǎn tǔ fén xiāng ]
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同“捻土为香”。
胙土分茅 [ zuò tǔ fēn máo ]
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大兴土木 [ dà xīng tǔ mù ]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土八路 [ tǔ bā lù ]
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
土鸡瓦狗 [ tǔ jī wǎ gǒu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可同患,难处安 [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言能践行 [ yán néng jiàn xíng ]
践:履行,实现。说到做到。
物物交换 [ wù wù jiāo huàn ]
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
经验之谈 [ jīng yàn zhī tán ]
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神州陆沉 [ shén zhōu lù chén ]
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土木形骸 [ tǔ mù xíng hái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灰头土面 [ huī tóu tǔ miàn ]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不伏水土 [ bù fú shuǐ tǔ ]
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泰山不让土壤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拼音】jiàn tǔ
【成语解释】(1).踩踏地面。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2).居住的地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山居之民多癭肿疾,由於饮泉之不流者。今 荆南 诸山郡东多此疾瘇。由践土之无卤者,今 江 外诸山县偏多此病也。”(3).古地名。 春秋 属 郑 ,在今 河南 原阳 西南。公元前632年, 晋文公 会盟诸侯于此。《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 晋侯 、 齐侯 、 宋公 、 蔡侯 、 郑伯 、 卫子 、 莒子 ,盟于 践土 。” 唐 柳宗元 《晋问》:“齐盟 践土 ,低昂玉帛。”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 葵丘 践土 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