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己从公 [ jié jǐ cóng gōng ]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守法奉公 [ shǒu fǎ fèng gōng ]
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假公营私 [ jiǎ gōng yíng sī ]
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同“假公济私”。
公事公办 [ gōng shì gōng bàn ]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砥节守公 [ dǐ jié shǒu gōng ]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推诚布公 [ tuī chéng bù gōng ]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正道直行 [ zhèng dào zhí xíng ]
按照正道行事
遇物持平 [ yù wù chí píng ]
指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
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清议不容 [ qīng yì bù róng ]
清议:公正的评论。行为不正,舆论不容许
公道大明 [ gōng dào dà míng ]
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
量力而行 [ liàng lì ér xíng ]
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正视绳行 [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
谓言行正直。
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以义断恩 [ yǐ yì duàn ēn ]
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踪迹诡秘 [ zōng jì guǐ mì ]
行踪隐秘难测
听其言而观其行 [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度德量力 [ duó dé liàng lì ]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以私害公 [ yǐ sī hài gōng ]
指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修身洁行 [ xiū shēn jié xíng ]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顺时而动 [ shùn shí ér dòng ]
顺应时势而行动。
忧公无私 [ yōu gōng wú sī ]
忧:愁苦,忧虑。忧虑国家公事,不考虑个人私事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秉公办理 [ bǐng gōng bàn lǐ ]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金母木公 [ jīn mǔ mù gōng ]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成语拼音】gōng xíng
【成语解释】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