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甲寝兵 [ àn jiǎ qǐn bīng ]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坚甲厉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片甲不还 [ piàn jiǎ bù huán ]
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回”。
曳兵弃甲 [ yè bīng qì jiǎ ]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凤毛龙甲 [ fèng máo lóng jiǎ ]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卷甲韬戈 [ juàn jiǎ tāo gē ]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解衣卸甲 [ jiě yī xiè jiǎ ]
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战。
解兵释甲 [ jiě bīng shì jiǎ ]
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花甲之年 [ huā jiǎ zhī nián ]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被甲载兵 [ bèi jiǎ zǎi bīng ]
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
弃甲负弩 [ qì jiǎ fù nǔ ]
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解甲休士 [ jiě jiǎ xiū shì ]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枕戈披甲 [ zhěn gē pī jiǎ ]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同“枕戈坐甲”。
腹中甲兵 [ fù zhōng jiǎ bīng ]
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铸甲销戈 [ zhù jiǎ xiāo gē ]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一鳞片甲 [ yī lín piàn jiǎ ]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同“一鳞半甲”。
迁怒于人 [ qiān nù yú rén ]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甲第连天 [ jiǎ dì lián tiān ]
甲第:富豪显贵的宅第。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丢盔抛甲 [ diū kuī pāo jiǎ ]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片甲不存 [ piàn jiǎ bù cún ]
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整甲缮兵 [ zhěng jiǎ shàn bīng ]
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
三沐三熏 [ sān mù sān xūn ]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枕戈寝甲 [ zhěn gē qǐn jiǎ ]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三三四四 [ sān sān sì sì ]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成语拼音】sān jiǎ
【成语解释】(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 三壬 ”。(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 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 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 中 日 之战, 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 日 俄 之战, 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 日 德 之战, 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