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夕死 [ zhāo wén xī sǐ ]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凿坯而遁 [ záo pī ér dùn ]
指隐居不仕。同“凿坏以遁”。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死者相枕 [ sǐ zhě xiāng zhěn ]
枕:以头枕物。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哀死事生 [ āi sǐ shì shēng ]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虽死犹生 [ suī sǐ yóu shēng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弃甲宵遁 [ qì jiǎ xiāo dùn ]
丢弃盔甲,乘夜逃跑。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出自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兄死弟及 [ xiōng sǐ dì jí ]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和事业。
遁世遗荣 [ dùn shì yí róng ]
指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死乞百赖 [ sǐ qǐ bǎi lài ]
形容纠缠不休。同“死乞白赖”。
死而不朽 [ sǐ ér bù xiǔ ]
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面色如生 [ miàn sè rú shēng ]
指死人的脸色象活着时一样。
死生荣辱 [ sǐ shēng róng rǔ ]
指死亡,生存,荣耀,耻辱。
死而无悔 [ sǐ ér wú huǐ ]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吊死扶伤 [ diào sǐ fú shāng ]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誓死不从 [ shì sǐ bù cóng ]
从:服从。发誓就是死也不服从
死不足惜 [ sǐ bù zú xī ]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死有余责 [ sǐ yǒu yú zé ]
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靴刀誓死 [ xuē dāo shì sǐ ]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畏死贪生 [ wèi sǐ tān shēng ]
畏:害怕。害怕死亡,贪恋生存
死求百赖 [ sǐ qiú bǎi lài ]
形容纠缠不休。同“死乞白赖”。
轻死重气 [ qīng sǐ zhòng qì ]
指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起死人而肉白骨 [ qǐ sǐ rén ér ròu bái gǔ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成语拼音】sǐ dùn
【成语解释】 死遁 - 概述 在现代,饭局买单时借尿躲单则称为尿遁,以此类推,如果某人遇到了无法处理的事情后,以“假死”来避开,随后又展开新的人生,那么这便可称为死遁,即中国的诈死瞒名。相关典故远点的有孔明,近点的有川岛芳子,但都是传闻。其基本逻辑是,只有失败的死遁者才会被人挖出他竟然还活着,成功的死遁者对他前一趟人生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真正死掉了。 传闻 对于一些名人来说,有时候名气带来的坏处会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因此当这些名人厌倦了当前生活,或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麻烦时,便制造出自己已死的假象来骗过公众,进而开启自己另一段人生。 比如,就有人声称遇到过老年玛丽莲·梦露。据说还有人在澳大利亚遇到过约翰·温斯顿·列侬,在格陵兰遇到过科特·柯本,在智利遇到过李小龙。可惜邂逅这些死去明星的人没有及时将他们抓住,甚至连照片也没有拍下。 观点 对于一些死于非命的名人,大多情况是死不见尸,即没有允许公众和媒体参与的遗体告别式,当怪事,即发生几率极低之事频频发生时,其中定有蹊跷——这些名人都是壮年横死,并都因为这一横死而由超级名人一蹴而成为无比超级名人。 因此,他们也就成了“死遁”的怀疑对象——假设他们都玩死遁的话,至少会令其遗产继承者知道内情,并将骤增名气赚来的滚滚黄金供其在崭新人生里挥霍,这应是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