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乎寻常 [ yì hū xún cháng ]
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鸡豚同社 [ jī tún tóng shè ]
比喻同乡人畅叙久别后的情怀。
道同志合 [ dào tóng zhì hé ]
犹言道合志同。
莫逆之友 [ mò nì zhī yǒu ]
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同心一德 [ tóng xīn yī dé ]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弃同即异 [ qì tóng jí yì ]
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同敝相济 [ tóng bì xiāng jì ]
犹同恶相济。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猫鼠同处 [ māo shǔ tóng chǔ ]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同“猫鼠同眠”。
同德协力 [ tóng dé xié lì ]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先行后闻 [ xiān xíng hòu wén ]
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反裘伤皮 [ fǎn qiú shāng pí ]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同源共流 [ tóng yuán gòng liú ]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同舟遇风 [ tóng zhōu yù fēng ]
比喻同遭逆境。
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合胆 [ tóng xīn hé dǎn ]
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胆”。
同生死,共存亡 [ tóng shēng sǐ,gòng cún wáng ]
一同生,一同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殊路同归 [ shū lù tóng guī ]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同“殊涂同归”。
齐心一力 [ qí xīn yī lì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殊方同致 [ shū fāng tóng zhì ]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谋为不轨 [ móu wéi bù guǐ ]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高深远度 [ gāo shēn yuǎn dù ]
见识高超,忖度深远。
不轨之徒 [ bù guǐ zhī tú ]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重蹈覆辙 [ chóng dǎo fù zhé ]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复蹈前辙 [ fù dǎo qián zhé ]
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遗簪坠履 [ yí zān zhuì lǚ ]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成语拼音】tóng guǐ
【成语解释】(1).车辙宽度相同。《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2).引申为同一、一统。《汉书·韦玄成传》:“四方同轨,蛮貊贡职。” 颜师古 注:“同轨,言车辙皆同,示法制齐也。”《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注:“天下混一,则车同轨·书同文。” 清 王韬 《亚洲半属欧人》:“如图富强之术,而使东西之同轨合辙者,要不外乎此。”(3).指古代 华夏 诸侯国。《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杜预 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旧唐书·李珏传》:“今遵同轨之会,适去於中邦;告远夷之使,未復其来命。”(4).谓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5).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齐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葢闻佛之兴世也,古昔一法,万界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