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斗折衡 [ pǒu dǒu zhé héng ]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成败论人 [ chéng bài lùn rén ]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权衡轻重 [ 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丈尺权衡 [ zhàng chǐ quán héng ]
衡量事物的轻重长短。
荆衡杞梓 [ jīng héng qǐ zǐ ]
荆:荆山;衡:衡山;杞梓:两种好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权衡利弊 [ quán héng lì bì ]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冰壶玉衡 [ bīng hú yù héng ]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街谈巷议 [ jiē tán xiàng yì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困心衡虑 [ kùn xīn héng lǜ ]
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劣倦罢极 [ liè juàn pí jí ]
劣倦:疲倦之极。
水盛胜火 [ shuǐ shèng shèng huǒ ]
水势盛大定能战胜火势。
衡门圭窦 [ héng mén guī dòu ]
衡门:横木为门;圭窦:在墙上挖圭玉形的洞作窗。形容住所极其简陋
盱衡厉色 [ xū héng lì sè ]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巷议街谈 [ xiàng yì jiē tán ]
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
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衡石程书 [ héng shí chéng shū ]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亡国怨祝 [ wáng guó yuàn zhù ]
旧时为执掌祭礼祝祷的官。
比权量力 [ bǐ quán liàng lì ]
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
高睨大谈 [ gāo nì dà tán ]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粲花之论 [ càn huā zhī lùn ]
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不根之论 [ bù gēn zhī lùn ]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望衡对宇 [ wàng héng duì yǔ ]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衡阳雁断 [ héng yáng yàn duàn ]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衡短论长 [ héng duǎn lùn cháng ]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秕言谬说 [ bǐ yán miù shuō ]
指错误的言论。
【成语拼音】lùn héng
【成语解释】 拼音:lùn héng 概述 论衡 "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汉儒思想体系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由此生发出对其他一切事物的神秘主义的解释和看法。"天人感应"的要旨就是"天帝"有意识的创造了人,并为人生了"五谷万物";有意识地生下帝王来统治万民,并立下统治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