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邑大都 [ tōng yì dà dōu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明知故问 [ míng zhī gù wèn ]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半解一知 [ bàn jiě yī zhī ]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知其一,不知其二 [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见其一未见其二 [ 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 ]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三徙成国 [ sān xǐ chéng guó ]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知二五而不知十 [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家谕户晓 [ jiā yù hù xiǎo ]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同“家喻户晓”。
家至户晓 [ jiā zhì hù xiǎo ]
晓:告知。到每家每户宣传,使每家每户都知道。
士死知己 [ shì sǐ zhī jǐ ]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莫知所为 [ mò zhī suǒ wéi ]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惊恐失措 [ jīng kǒng shī cuò ]
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杳无踪迹 [ yǎo wú zōng jī ]
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一物不知 [ yī wù bù zhī ]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知足不辱 [ zhī zú bù rǔ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不知端倪 [ bù zhī duān ní ]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不知春秋 [ bù zhī chūn qiū ]
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自知而不自见 [ 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 ]
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见:自我显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
神不知鬼不晓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xiǎo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同“神不知鬼不觉”。
通都大埠 [ tōng dōu dà bù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睹著知微 [ dǔ zhù zhī wēi ]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格物致知 [ gé wù zhì zhī ]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成语拼音】dōu zhī
【成语解释】(一)、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唐 孙棨《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
(二)、教坊歌师。《宋史·乐志十七》:“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
(三)、五代、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杨彦温)。”《宋史·职官志六》:“﹝骑军﹞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一:“太祖 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
(四)、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店都知,説一和,道:‘国家修造了数载餘过,其间盖造的非小可,想天宫上光景,赛他不过。’”《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店都知见贵人许多日不曾见得 符令公,多口道:‘官人,你枉了日逐去俟候,李 部署要钱,官人若不把与他,如何得见 符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