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远山长 [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
①指路程遥远。同“水远山遥”。②指山河辽阔。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jiāng shān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地远山险 [ dì yuǎn shān xiǎn ]
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nán shān kě yí,pàn bù kě yáo ]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邈以山河 [ miǎo yǐ shān hé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责重山岳 [ zé zhòng shān yuè ]
山岳:大山。责任之重如大山。形容责任重大
山肤水豢 [ shān fū shuǐ huàn ]
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山崩川竭 [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亦作“山崩水竭”。
让三让再 [ ràng sān ràng zài ]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三三五五 [ sān sān wǔ wǔ ]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巴山蜀水 [ bā shān shǔ shuǐ ]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群山万壑 [ qún shān wàn hè ]
壑:山谷。形容山峦绵延起伏,高低重叠。
邈若河山 [ miǎo ruò hé shān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堙谷堑山 [ yīn gǔ qiàn shān ]
指挖山填谷。
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 ]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
真山真水 [ zhēn shān zhēn shuǐ ]
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积甲如山 [ jī jiǎ rú shān ]
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他山之攻 [ tā shān zhī gōng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奇山异水 [ qí shān yì shuǐ ]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
盟山誓海 [ méng shān shì hǎi ]
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山吟泽唱 [ shān yín zé chàng ]
指山歌民谣。
一日三秋 [ yī rì sān qiū ]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众喣山动 [ zhòng xǔ shān dòng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成语拼音】sān shān
【成语解释】(一)、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则 瀛洲 也。”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 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横纵六里听 张仪。”
(二)、福州 的别称。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东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称 三山。见 宋 曾巩《道山亭记》。元 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三)、冠名。唐 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元 郭珏《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明 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四)、指三山骨。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宋 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三山骨”。
(五)、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郭沫若《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萧华《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