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逾慈母 [ ēn yú cí mǔ ]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哀哀父母 [ āi āi fù mǔ ]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升堂拜母 [ shēng táng bài mǔ ]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生生死死 [ shēng shēng sǐ sǐ ]
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先意承指 [ xiān yì chéng zhǐ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截发留宾 [ jié fā liú bīn ]
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扬名显亲 [ yáng míng xiǎn qīn ]
扬:传扬;显:显赫;亲:父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逾墙钻隙 [ yú qiáng zuān xì ]
逾:越过;钻:穿孔,打眼。越墙、钻洞。指对女子作挑逗的行为。
生栋覆屋 [ shēng dòng fù wū ]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
泫然流涕 [ xuàn rán liú tì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陟岵瞻望 [ zhì hù zhān wàng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萱花椿树 [ xuān huā chūn shù ]
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养生丧死 [ yǎng shēng sàng sǐ ]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妻儿老小 [ qī ér lǎo xiǎo ]
指父、母、妻、子等全家人。
陟岵陟屺 [ zhì hù zhì qǐ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掌上珍珠 [ zhǎng shàng zhēn zhū ]
比喻极受父母疼爱的子女
椿庭萱堂 [ chūn tíng xuān táng ]
椿庭:比喻父亲;萱堂:比喻母亲。指父母双亲
问寝视膳 [ wèn qǐn shì shàn ]
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相依为命 [ xiāng yī wéi mìng ]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风树悲 [ fēng shù bēi ]
指丧父母的悲伤
断还归宗 [ duàn huán guī zōng ]
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金母木公 [ jīn mǔ mù gōng ]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三迁之教 [ sān qiān zhī jiào ]
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曾参杀人 [ zēng shēn shā rén ]
比喻流言可畏。
捧腹轩渠 [ pěng fù xuān qú ]
渠:通“举”;轩渠:形容笑的样子。形容笑得难以控制
【成语拼音】zǐ mǔ
【成语解释】(一)、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高祖 适从旁舍来,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二)、指大小、主从关系。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三)、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唐 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四)、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金和《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五)、指杯盘。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