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恶相济 [ tóng è xiāng jì ]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一尘不缁 [ yī chén bù zī ]
犹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超世拔俗 [ chāo shì bá sú ]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同“超尘出俗”。
同业相仇 [ tóng yè xiāng chóu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遁迹空门 [ dùn jì kōng mén ]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
异路同归 [ yì lù tóng guī ]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壶天日月 [ hú tiān rì yuè ]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飘茵堕溷 [ piāo yīn duò hùn ]
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混俗和光 [ hùn sú hé guāng ]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一毫不染 [ yī háo bù rǎn ]
指一尘不染。
遗哂大方 [ yí shěn dà fāng ]
指让内行见笑。同“遗笑大方”。
和而不同 [ hé ér bù tóng ]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求同存异 [ qiú tóng cún yì ]
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同心合德 [ tóng xīn hé dé ]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力 [ tóng xīn hé lì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猫鼠同乳 [ māo shǔ tóng rǔ ]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同“猫鼠同眠”。
同病相怜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膝行匍伏 [ xī xíng pú fú ]
伏地爬行。同“膝行蒲伏”。
璇霄丹台 [ xuán xiāo dān tái ]
指仙境。同“璇霄丹阙”。
乍同乍异 [ zhà tóng zhà yì ]
乍:忽然;同:一样;异:不同。一会同意,一会不同意,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
类同相召 [ lèi tóng xiāng zhào ]
召:召唤。同类者相互招引、呼应。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袍泽之谊 [ páo zé zhī yì ]
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洗心换骨 [ xǐ xīn huàn gǔ ]
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成语拼音】tóng chén
【成语解释】(一)、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三国 魏 曹植《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
(二)、比喻与万物一体。唐 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三)、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四)、同路;同行。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五)、指混同;混杂其中。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宋 司马光《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