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红怨绿 [ chóu hóng yuàn lǜ ]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敛怨求媚 [ liǎn yuàn qiú mèi ]
指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睚眦之怨 [ yá zì zhī yuàn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载道怨声 [ zài dào yuàn shēng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旷夫怨女 [ kuàng fū yuàn nǚ ]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浮生如寄 [ fú shēng rú jì ]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浮生若寄 [ fú shēng ruò jì ]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睚眦之忿 [ yá zì zhī fèn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市怨结祸 [ shì yuàn jié huò ]
市:买,换取;祸:灾祸。换取怨恨,结下祸根
人怨天怒 [ rén yuàn tiān nù ]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东征西怨 [ dōng zhēng xī yuàn ]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设言托意 [ shè yán tuō yì ]
托:寄托。用言语寄寓心意
夙世冤业 [ sù shì yuān yè ]
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②昵称所钟爱的人。同“夙世冤家”。
杯酒解怨 [ bēi jiǔ jiě yuàn ]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
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睚眦必报 [ yá zì bì bào ]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托孤寄命 [ tuō gū jì mìng ]
托孤:以遗孤相托;寄命:以重要事情相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
怨声盈路 [ yuàn shēng yíng lù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昌亭旅食 [ chāng tíng lǚ shí ]
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nèi wú yuàn nǚ,wài wú kuàng fū ]
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
鱼封雁帖 [ yú fēng yàn tiē ]
泛指书信。
怨声载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构怨伤化 [ gòu yuàn shāng huà ]
构:造成;化:教化。指在人民中间造成怨恨,使对人民的教化受到伤害
寄生虫 [ jì shēng chóng ]
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
【成语拼音】jì yuàn
【成语解释】(一)、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战国策·齐策五》:“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鲍彪 注:“寄,言假手於人,不为主也。”
(二)、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宋史·綦崇礼传》:“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