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皇耳目 [ fā huáng ěr mù ]
发皇:启发。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发威动怒 [ fā wēi dòng nù ]
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
披发文身 [ pī fà wén shēn ]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大明法度 [ dà míng fǎ dù ]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云集雾散 [ yún jí wù sàn ]
云聚集,雾消散。形容变化时刻都在发生
口快心直 [ kǒu kuài xīn zhí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白发苍苍 [ bái fà cāng cāng ]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剪发被褐 [ jiǎn fā bèi hè ]
指出家为僧尼。同“剪发披缁”。
兴旺发达 [ xīng wàng fā dá ]
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追本穷源 [ zhuī běn qióng yuán ]
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醒聩震聋 [ xǐng kuì zhèn lóng ]
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朝发夕至 [ zhāo fā xī zhì ]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断发文身 [ duàn fà wén shēn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发秃齿豁 [ fà tū chǐ huò ]
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明昭昏蒙 [ míng zhāo hūn méng ]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浸明浸昌 [ jìn míng jìn chāng ]
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泾渭自明 [ jīng wèi zì míng ]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同“泾渭分明”。
如梦初醒 [ rú mèng chū xǐng ]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炳炳凿凿 [ bǐng bǐng záo záo ]
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来路不明 [ lái lù bù míng ]
来历未验明
重明继焰 [ chóng míng jì yàn ]
指光焰相继,长明不息。
更令明号 [ gēng lìng míng hào ]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文身剪发 [ wén shēn jiǎn fà ]
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成语拼音】míng fā
【成语解释】(一)、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唐 王维《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清 周亮工《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二)、谓孝思。晋 陆机《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情深明发。”宋 苏轼《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三)、早晨起程。晋 陆机《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宋 杨万里《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四)、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五)、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六)、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枢垣记略·规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