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治乱 [ míng yú zhì luàn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治郭安邦 [ zhì guō ān bāng ]
犹治国安邦。
治国安邦 [ zhì guó ān bāng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励精求治 [ lì jīng qiú zhì ]
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治阿之宰 [ zhì ē zhī zǎi ]
泛指有才能、治理政务有方的官吏
结绳而治 [ jié shéng ér zhì ]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鸣琴而治 [ míng qín ér zhì ]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举要治繁 [ jǔ yào zhì fán ]
举:提出;治:治理;繁:芜杂。指写文章时突出主要的,把芜杂的地方加以删除
文治武力 [ wén zhì wǔ lì ]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缮甲治兵 [ shàn jiǎ zhì bīng ]
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犬不夜吠 [ quǎn bù yè fèi ]
吠:狗叫。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没有盗贼
平治天下 [ píng zhì tiān xià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不治之症 [ bù zhì zhī zhèng ]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酌古御今 [ zhuó gǔ yù jīn ]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半部论语 [ bàn bù lún yǔ ]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油然而生 [ yóu rán ér shēng ]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治国齐家 [ zhì guó qí jiā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偃革为轩 [ yǎn gé wéi xuān ]
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治气养生 [ zhì qì yǎng shēng ]
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
枝叶旁牒 [ zhī yè páng dié ]
牒:记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
治乱安危 [ zhì luàn ān wēi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三过家门而不入 [ 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 ]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拨乱为治 [ bō luàn wéi zhì ]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无为之治 [ wú wéi zhī zhì ]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成语拼音】zhì pǔ
【成语解释】《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 父子并著奇绩,江 左鲜有。世云‘诸 傅 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