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狂丧心 [ bìng kuáng sàng xīn ]
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丧心病狂 [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
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蒙面丧心 [ méng miàn sàng xīn ]
蒙:包,遮蔽。遮起脸面,不讲良心。比喻厚颜无耻,伤天害理
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病风丧心 [ bìng fēng sàng xīn ]
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灰心丧意 [ huī xīn sāng yì ]
犹言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无服之丧 [ wú fú zhī sàng ]
指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惊心丧魄 [ jīng xīn sāng pò ]
形容十分恐惧。亦作“惊心褫魄”。
嗒焉自丧 [ tà yān zì sàng ]
嗒焉:沮丧的样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丧气的心态
丧尽天良 [ sàng jìn tiān liáng ]
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若丧考妣 [ ruò sàng kǎo bǐ ]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毁不灭性 [ huǐ bù miè xìng ]
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玩物丧志 [ wán wù sàng zhì ]
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若有所亡 [ ruò yǒu suǒ wáng ]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毁不危身 [ huǐ bù wēi shēn ]
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同“毁不灭性”。
丧言不文 [ sāng yán bù wén ]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
嗒然若丧 [ tà rán ruò sàng ]
形容懊丧的神情。
养生丧死 [ yǎng shēng sàng sǐ ]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蛊心丧志 [ gǔ xīn sàng zhì ]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新唐书·贾曾传》:“良以冶容哇咬,蠱心喪志,聖賢疾之最甚。”
失神丧魄 [ shī shén sàng pò ]
失:丧失;魄:人的精神灵气。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之极
低头丧气 [ dī tóu sāng qì ]
指失意颓丧的样子。
忍心害理 [ rěn xīn hài lǐ ]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嗒焉若丧 [ tà yān ruò sàng ]
嗒焉:沮丧的样子。原指形神解体,物我皆失。后多形容懊丧的神情。
无得无丧 [ wú dé wú sāng ]
丧:失。指没有得也没有失
【成语拼音】sàng xīn
【成语解释】(一)、心理反常;丧失理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宋 叶适《终论三》:“使兵犹有法,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此迷惑丧心之语,犹拔作南宫首卷,文字安得不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一听到新思想,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更其害怕,对于较特别的思想,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
(二)、犹言丧天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一日,饮既卧,贾 潜起,搜诸衣底。真 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