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擗进里 [ bīan pì jìn lǐ ]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蒲鞭示辱 [ pú biān shì rǔ ]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
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桃蹊柳陌 [ táo qī liǔ mò ]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磨铅策蹇 [ mó qiān cè jiǎn ]
磨钝刀,鞭蹇驴。比喻勉力而为。
鞭长不及 [ biān cháng bù jí ]
指力所不能及。
挥麈雍容 [ huī zhǔ yōng róng ]
比喻泰然、悠闲的态度(含有一定贬义)。
怨气冲天 [ yuàn qì chōng tiān ]
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策顽磨钝 [ cè wán mó dùn ]
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霹雳列缺 [ pī lì liè quē ]
霹雳:炸雷,指突发的响雷;列缺:古时指天上的裂缝。指雷鸣电闪。
不胜其苦 [ bù shèng qí kǔ ]
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艳色耀目 [ yàn sè yào mù ]
颜色娇艳,光彩夺目。
马腹逃鞭 [ mǎ fù táo biān ]
比喻躲脱惩罚。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 miè zì jǐ zhì qì cháng bié rén wēi fēng ]
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运筹演谋 [ yùn chóu yǎn móu ]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为之执鞭 [ wèi zhī zhí biān ]
执:拿着;鞭:马鞭。拿起鞭子为人驾驭车马。比喻为人服役。有景仰,追随的意思。
裹粮策马 [ guǒ liáng cè mǎ ]
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
马前卒 [ mǎ qián zú ]
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笞杖徒流 [ chī zhàng tú liú ]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快人快语 [ kuài rén kuài yǔ ]
快:爽快,痛快。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
鸟入樊笼 [ niǎo rù fán lóng ]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蒲鞭之罚 [ pú biān zhī fá ]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钻刀立誓 [ zuān dāo lì shì ]
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拿云握雾 [ ná yún wò wù ]
比喻待人处世会耍手段。
进退裕如 [ jìn tuì yù rú ]
指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成语拼音】biān dèng
【成语解释】(一)、亦作“鞭蹬”。亦作“鞭凳”。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 初牧 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宋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
(二)、借指马。
(三)、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