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让再 [ ràng sān ràng zài ]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一日三秋 [ yī rì sān qiū ]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二三君子 [ èr sān jūn zǐ ]
犹二三子。
避军三舍 [ bì jūn sān shè ]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不壹而三 [ bù yī ér sān ]
指再三;多次。
东方千骑 [ dōng fāng qiān qí ]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三位一体 [ sān wèi yī tǐ ]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调三窝四 [ tiáo sān wō sì ]
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两两三三 [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
①指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大酺三日 [ dà pú sān rì ]
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三槐九棘 [ sān huái jiǔ jí ]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分鼎立 [ sān fēn dǐng lì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鼎分三足 [ dǐng fēn sān zú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三心两意 [ sān xīn liǎng yì ]
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而立之年 [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三求四告 [ sān qiú sì gào ]
指再三求告。
三三两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至再至三 [ zhì zài zhì sān ]
指一而再,再而三。
三十三天 [ sān shí sān tiān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蜣螂抱粪 [ qiāng láng bào fèn ]
蜣螂:屎壳郎。形容臭味相投
鼎足而立 [ dǐng zú ér lì ]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三浴三薰 [ sān yù sān xūn ]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虎贲中郎 [ hǔ bēn zhōng láng ]
虎贲:勇士;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如同一个人一样。
【成语拼音】sān láng
【成语解释】(一)、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二)、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三)、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