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书坑儒 [ fán shū kēng rú ]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一鞭先著 [ yī biān xiān zhuó ]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无衣之赋 [ wú yī zhī fù ]
以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燔书阬儒 [ fán shū kēng rú ]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雄飞雌伏 [ xióng fēi cí fú ]
雄飞:比喻奋发有为;雌伏:比喻隐藏,不进取。要有雄心壮志,不能无所作为。
燕昭好马 [ yān zhāo hǎo mǎ ]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周公吐哺 [ zhōu gōng tǔ bǔ ]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遵而勿失 [ zūn ér wù shī ]
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静言庸违 [ jìng yán yōng wéi ]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一言半句 [ yī yán bàn jù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方命圮族 [ fāng mìng pǐ zú ]
方命:违命;圮族:危害族人。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民族败类
还淳返朴 [ huán chún fǎn piáo ]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拔赵帜易汉帜 [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咕咕噜噜 [ gū gū lū lū ]
象声词,水流动或物体滚动的声音
方外之士 [ fāng wài zhī shì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笃志爱古 [ dǔ zhì ài gǔ ]
笃志:志向专一。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盗嫂受金 [ dào sǎo shòu jīn ]
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得马失马 [ dé mǎ shī mǎ ]
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东门黄犬 [ dōng mén huáng quǎn ]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光被四表 [ guāng bèi sì biǎo ]
被:加于,及于;四表:四周很远的地方。形容盛德善行远播四方。
大公至正 [ dà gōng zhì zhèng ]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以筌为鱼 [ yǐ quán wéi yú ]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连篇累册 [ lián piān léi cè ]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穷侈极奢 [ qióng chǐ jí shē ]
穷:极,尽;奢:奢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荒淫腐化
考绩幽明 [ kǎo jì yōu míng ]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成语拼音】diǎn cè
【成语解释】(一)、亦作“典策”。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宋 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二)、帝王的册命。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宋 叶适《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