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求火 [ jǐng zhōng qiú huǒ ]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附耳低语 [ fù ěr dī yǔ ]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半亩方塘 [ bàn mǔ fāng táng ]
半亩池塘,形容很小的地方
归正首丘 [ guī zhèng shǒu qiū ]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三头六面 [ sān tóu liù miàn ]
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西方净土 [ xī fāng jìng tǔ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一方之任 [ yī fāng zhī rèn ]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狩岳巡方 [ shòu yuè xún fāng ]
指帝王巡狩方岳。
青竹丹枫 [ qīng zhú dān fēng ]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借指南北。
目不斜视 [ mù bù xié shì ]
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食必方丈 [ shí bì fāng zhàng ]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凿圆枘方 [ záo yuán ruì fāng ]
凿:榫卯;枘:榫头。榫眼是圆的,榫头却是方的。比喻双方龃龉不合
身临其境 [ shēn lín qí jìng ]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升山采珠 [ shēng shān cǎi zhū ]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方足圆颅 [ fāng zú yuán lú ]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贸首之雠 [ mào shǒu zhī chóu ]
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何去何从 [ hé qù hé cóng ]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斫方为圆 [ zhuó fāng wéi yuán ]
斫:砍,削。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
分进合击 [ fēn jìn hé jī ]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大开方便之门 [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 ]
给予极大的方便。
登界游方 [ dēng jiè yóu fāng ]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物极则反 [ wù jí zé fǎn ]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圆顶方趾 [ yuán dǐng fāng zhǐ ]
指人类。同“圆首方足”。
绝域殊方 [ jué yù shū fāng ]
绝域:极远的地方;殊方:他乡。极远的异域他乡
方寸万重 [ fāng cùn wàn chóng ]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成语拼音】xiàng fāng
【成语解释】(一)、归向正道。方,义方。《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徐灵府 注:“正道而可以诱民。”《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至州……又兴学校,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明 归有光《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二)、谓遵循正确方向。明 高攀龙《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三)、崇尚正直,遵循正道。唐 白居易《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宋 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明 唐顺之《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四)、指方向,前进的目标。元 揭傒斯《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