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三日新妇 [ sān rì xīn fù ]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sān rì bù tán,shǒu shēng jīng jí ]
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
乌焉成马 [ wū yān chéng mǎ ]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三人行,必有我师 [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草庐三顾 [ cǎo lú sān gù ]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赫然而怒 [ hè rán ér nù ]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三人成市虎 [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蹄闲三寻 [ tí xián sān xún ]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蚌鹬争衡 [ bàng yù zhēng héng ]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元龙高卧 [ yuán lóng gāo wò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三月不知肉味 [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蹄閒三寻 [ tí xián sān xún ]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金谷酒数 [ jīn gǔ jiǔ shù ]
金谷:园名,晋代石崇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罚酒三斗的隐语。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
渔人之利 [ yú rén zhī lì ]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三户亡秦 [ sān hù wáng qín ]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虚心冷气 [ xū xīn lěng qì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热心苦口 [ rè xīn kǔ kǒu ]
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一百二十行 [ yī bǎi èr shí háng ]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得其三昧 [ dé qí sān mèi ]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三徙成都 [ sān xǐ chéng dū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此中三昧 [ cǐ zhōng sān mèi ]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三吐三握 [ sān tǔ sān wò ]
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成语拼音】sān sān
【成语解释】(一)、谓三乘以三。《宋书·律历志上》:“黄钟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长二尺七寸,古之制也。”
(二)、童谣名。宋 苏轼《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诗:“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王文诰 辑注引 冯应榴 曰:“《唐书》童謡:打麦三三三。”明 袁宏道《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农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
(三)、指三三径。清 曹寅《寄题东园》诗之六:“桃坞下多蹊,三三别一径。”参见“三三径”。
(四)、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逸周书·酆谋》:“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殴牧,三郊不留人。王曰:‘呜呼!允从三三无咈,厥徵可因。’”孔晁 注:“言三让、三同、三虞无违,言善徵可用以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