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门 [ bù èr mén ]
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蔚然成风 [ wèi rán chéng fēng ]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朱颜鹤发 [ zhū yán hè fā ]
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誓死不渝 [ shì sǐ bù yú ]
立誓至死不变。
层出叠现 [ céng chū dié xiàn ]
层:重复;叠: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死且不朽 [ sǐ qiě bù xiǔ ]
犹言至死不忘。
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宿弊一清 [ sù bì yī qīng ]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问寒问暖 [ wèn hán wèn nuǎn ]
形容关怀体贴备至。
毙而后已 [ bì ér hòu yǐ ]
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悬车之年 [ xuán chē zhī nián ]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痛心切骨 [ tòng xīn qiè gǔ ]
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积羞成怒 [ jī xiū chéng nù ]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三徙成都 [ sān xǐ chéng dū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无胫而走 [ wú jìng ér zǒu ]
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同“无胫而行”。
一跌不振 [ yī diē bù zhèn ]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狗彘之行 [ gǒu zhì zhī xíng ]
狗彘:猪狗。形容无耻之人的行为如猪狗一样
不能赞一词 [ bù néng zàn yī cí ]
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一叶迷山 [ yī yè mí shān ]
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直上直下 [ zhí shàng zhí xià ]
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百闻不如一见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情逾骨肉 [ qíng yú gǔ ròu ]
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
树倒猢狲散 [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吴市吹箫 [ wú shì chuī xiāo ]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成语拼音】yī zhì
【成语解释】(1).一到。《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黄帝 尧舜 ,凤凰一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宋史·晁迥传》:“方盛暑,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2).竟至;乃至。《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政 嘆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3).犹言小善,偏材。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刘昞 注:“未能兼济,各守一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理尽者不可责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济。”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识量己。”(4).指忠正鲠直。《晋书·王沉传》:“若达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穀千斛。”《北史·高道悦传》:“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諫著必犯之节。王公惮其风鯁;朕实嘉其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