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 [ ruò yǒu suǒ sī ]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尺短寸长 [ chǐ duǎn cùn cháng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无了根蒂 [ wú le gēn dì ]
比喻无所凭依;没有本源。
死得其所 [ sǐ dé qí suǒ ]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物各有主 [ wù gè yǒu zhǔ ]
主;主人。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何所不有 [ hé suǒ bù yǒu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昼想夜梦 [ zhòu xiǎng yè mèng ]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
闻声相思 [ wén shēng xiāng sī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得未尝有 [ dé wèi cháng yǒu ]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尺有所短 [ chǐ yǒu suǒ duǎn ]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匪夷所思 [ fěi yí suǒ sī ]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学业有成 [ xué yè yǒu chéng ]
学业:学问。学问有所成就
责有所归 [ zé yǒu suǒ guī ]
指责任有所归属。
处安思危 [ chǔ ān sī wēi ]
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一切万物 [ yī qiē wàn wù ]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大有文章 [ dà yǒu wén zhāng ]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若有所亡 [ ruò yǒu suǒ wáng ]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朝里无人莫做官 [ 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 ]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重手累足 [ chóng shǒu lěi zú ]
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孤注一掷 [ gū zhù yī zhì ]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言之有故 [ yán zhī yǒu gù ]
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龙生九子 [ lóng shēng jiǔ zǐ ]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鸿鹄将至 [ hóng hú jiāng zhì ]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成语拼音】yǒu suǒ sī
【成语解释】 【一、古典诗词·有所思】 作者:唐 ·杨炯详细解释 【一、古典诗词·有所思】 作者:唐 ·杨炯 【原诗】 贱妾留南楚, 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 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楼, 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 迢递白云天。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