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不若 [ niú mǎ bù ruò ]
若;如。不如牛和马。形容极其劳苦
休牛散马 [ xiū niú sàn mǎ ]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牛马走 [ niú mǎ zǒu ]
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
牛头阿旁 [ niú tóu ē páng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老牛破车 [ lǎo niú pò chē ]
老牛拉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快犊破车 [ kuài dú pò chē ]
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
风牛马不相及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放牛归马 [ fàng niú guī mǎ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衣赭关木 [ yì zhě guān mù ]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木鸡养到 [ mù jī yǎng dào ]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牛刀小试 [ niú dāo xiǎo shì ]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
善问者如攻坚木 [ shàn wèn zhě rú gōng jiān mù ]
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归马放牛 [ guī mǎ fàng niú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干云蔽日 [ gān yún bì rì ]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连理之木 [ lián lǐ zhī mù ]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被赭贯木 [ bèi zhě guàn mù ]
赭:赭衣,古代囚衣;木:指“三木”。加在手足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
九牛一毫 [ jiǔ niú yī háo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朽木粪土 [ xiǔ mù fèn tǔ ]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木讷寡言 [ mù nè guǎ yán ]
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草木俱朽 [ cǎo mù jù xiǔ ]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牛农对泣 [ niú nóng duì qì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与草木俱灰 [ yǔ cǎo mù jù huī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亡猿灾木 [ wáng yuán zāi mù ]
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同“亡猿祸木”。
【成语拼音】mù niú
【成语解释】(1).古代一种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运。”《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木牛暂息,则师人有乏爨之忧;流马尽行,则丁壮有无聊之苦。” 清 宋聚业 《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2).一种耕具。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两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长绳六丈,以一铁环安绳中,以贯犂之曳鉤,用时,一人扶犂,二人对坐架上,此转则犂来,彼转则犂去,一手而有两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江慎修 先生制木牛耕田,以木驴代步。”(3).一种攻城器械。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贼奋力攻城,以巨絙联木板,藏其下,负以趋,名曰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