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干城 [ guó zhī gān chéng ]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闭关自守 [ bì guān zì shǒu ]
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形制之势 [ xíng zhì zhī shì ]
势:形势。依靠有利的地势来制服对方
席卷宇内 [ xí juǎn yǔ nèi ]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卷起;宇内:四境之内。指横扫或吞并疆域
猿臂之势 [ yuán bì zhī shì ]
猿猴之臂长而且敏捷,能运气自如。比喻能攻能守,可进可退的作战形势
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精诚贯日 [ jīng chéng guàn rì ]
精:精神,精力;精诚:至诚;贯: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形容极端忠诚
煮弩为粮 [ zhǔ nǔ wéi liáng ]
弩:指弩弦,弓上的牛筋绳。指城被围时,城内绝粮,用弩弦作粮食的代用品。形容绝粮时的艰难情况
守身如玉 [ shǒu shēn rú yù ]
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敛后疏前 [ liǎn hòu shū qián ]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硁硁之信 [ kēng kēng zhī xìn ]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固执的信念
犀舟径楫 [ xī zhōu jìng jí ]
犀:坚固;楫:船桨。坚固的船,坚硬的桨
多难兴邦 [ duō nàn xīng bāng ]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根深蔕固 [ gēn shēn dì gù ]
见“ 根深蒂固 ”。
泰山之安 [ tài shān zhī ān ]
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
先计后战 [ xiān jì hòu zhàn ]
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
括囊守禄 [ kuò náng shǒu lù ]
括囊:扎紧口袋,比喻谨慎不说话;守禄:保住禄位。指大臣不敢进言,只图保住禄位
变化无方 [ biàn huà wú fāng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大中至正 [ dà zhōng zhì zhèng ]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磐石之安 [ pán shí zhī ān ]
形容极稳固。
保残守缺 [ bǎo cán shǒu quē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负险不臣 [ fù xiǎn bù chén ]
犹言负固不服。
泰山盘石 [ tai shān pán shí ]
比喻安定稳固。
持久之计 [ chí jiǔ zhī jì ]
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泰山磐石 [ tài shān pán shí ]
比喻安定稳固。
【成语拼音】shǒu gù
【成语解释】(1).谓信守不变。《管子·君臣下》:“四守者,得则治,易则乱,故不可不明设而守固。” 尹知章 注:“明设上四法,固而守之。”(2).引申为操守坚贞。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於心,不挫於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於心。” 唐 蒋防 《镇圭赋》:“藴五德之符采,写四镇之峯峦,其色正,其容端,乃直乃方,象名山而守固;不瑕不秽,配王室以常安。”(3).防守得牢固。《管子·君臣下》:“是故明君审居处之教,而在可使,居治战胜守固者也。” 尹知章 注:“居处既治,战则胜,守则固。”《韩非子·存韩》:“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4).犹言保持缄默。《梁书·顾协传》:“臣识非 许 郭 ,虽无知人之鑑,若守固无言,惧貽蔽贤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