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盈则食 [ yuè yíng zé shí ]
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井井有法 [ jǐng jǐng yǒu fǎ ]
有条理、有法度。
不厌糟糠 [ bù yàn zāo kāng ]
厌:满足;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就连酒糟、米糠这样粗劣的食物也吃不饱。形容生活极其困苦。
吸风饮露 [ xī fēng yǐn lù ]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并日而食 [ bìng rì ér shí ]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不吃烟火食 [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作如是观 [ zuò rú shì guān ]
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粝食粗衣 [ lì shí cū yī ]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食不求甘 [ shí bù qiú gān ]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解衣推食 [ jiě yī tuī shí ]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推食解衣 [ tuī shí jiě yī ]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食不终味 [ shí bù zhōng wèi ]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不法古不修今 [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衣食不周 [ yī shí bù zhōu ]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不劳而食 [ bù láo ér shí ]
食:吃。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奉公如法 [ fèng gōng rú fǎ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法不徇情 [ fǎ bù xùn qíng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鼎食钟鸣 [ dǐng shí zhōng míng ]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垂饵虎口 [ chuí ěr hǔ kǒu ]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衣食所安 [ yī shí suǒ ān ]
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铜盘重肉 [ tóng pán zhòng ròu ]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法家拂士 [ fǎ jiā bì shì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钟鸣鼎食 [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黜衣缩食 [ chù yī suō shí ]
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成语拼音】fǎ shí
【成语解释】(1).祭祀用的食物。 汉 无名氏 《白石神君碑》:“县界有六名山: 三公 、 封龙 、 灵山 ,先得法食。”(2).佛教语。谓僧侣依法制所用之食。 唐 道宣 《四分律行事钞·二衣总别》:“如来所著衣曰袈裟,所食者名为法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吾辈登一名山,览一奇境,而自审其胸襟眼界,依然 吴下阿蒙 ,又何苦费时日,丧精神,劳僕夫之筋骨,减香积之法食,而登降上下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