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 [ dà yán bù cán ]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难伸之隐 [ nán shēn zhī yǐn ]
隐:隐衷,隐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不法古不修今 [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临难不苟 [ lín nán bù gǒu ]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奉公如法 [ fèng gōng rú fǎ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法不徇情 [ fǎ bù xùn qíng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抑暴扶弱 [ yì bào fú ruò ]
抑:遏止,压制。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 jiāng shān hǎo gǎi běn xìng nán yí ]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来日大难 [ lái rì dà nàn ]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进退无措 [ jìn tuì wú cuò ]
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
法家拂士 [ fǎ jiā bì shì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隆刑峻法 [ lóng xíng jùn fǎ ]
指刑法重而严。
胫大于股者难以步 [ jìng dà yú gǔ zhě nán yǐ bù ]
胫:小腿;股:大腿;步:行走。小腿比大腿大则无法稳健地走路。比喻本末倒置则无法相互配合使用。
可遇难求 [ kě yù nán qiú ]
可以偶然遇到但刻意难以办到或得到的机会或事情
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知难而进 [ zhī nán ér jìn ]
迎着困难上。
约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元方季方 [ yuán fāng jì fāng ]
意指两人难分高下。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违条犯法 [ wéi tiáo fàn fǎ ]
违犯法律条文。
捐躯赴难 [ juān qū fù nàn ]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 sān jūn yì dé,yī jiāng nán qiú ]
征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担找一个好的将领却很难。形容良才难得。
绳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根据法律制裁。
义不辞难 [ yì bù cí nàn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成语拼音】fǎ nán
【成语解释】佛教徒指毁灭佛法的事件。 中国 历史上有四次重大的“法难”。即 北魏 太武帝 、 北周 武帝 、 唐武宗 和 后周 世宗 的毁灭佛法事件。史称“三武一宗”。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北朝 道教势力由 寇天师 而光大,遂有 太武 世之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