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浮瓜沈李 [ fú guā shěn lǐ ]
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代指消夏的生活。
三求四告 [ sān qiú sì gào ]
指再三求告。
完事大吉 [ wán shì dà jí ]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三三两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日入厨 [ sān rì rù chú ]
古代风俗,新娘结婚三日后到厨房做饭。借指初入社会或刚任职。
至再至三 [ zhì zài zhì sān ]
指一而再,再而三。
三十三天 [ sān shí sān tiān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鼎足而立 [ dǐng zú ér lì ]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三浴三薰 [ sān yù sān xūn ]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两道三科 [ liǎng dào sān kē ]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让再让三 [ ràng zài ràng sān ]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壹倡三叹 [ yī chàng sān tàn ]
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一献三酬 [ yī xiàn sān chóu ]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田父之功 [ tián fǔ zhī gōng ]
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调三惑四 [ tiáo sān huò sì ]
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挑三拨四 [ tiāo sān bō sì ]
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二三其节 [ èr sān qí jié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满目凄凉 [ mǎn mù qī liáng ]
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三叠阳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
二满三平 [ èr mǎn sān píng ]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避君三舍 [ bì jūn sān shè ]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成语拼音】xǐ sān
【成语解释】◎ 洗三 xǐsān[custom of giving bath to baby on its third day] 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如今小儿洗三,古为之“汤饼会”。——《儿女英雄传》详细解释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洗澡。《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看孩子‘洗三’的亲眷们,也有银子的,也有铜钱的,厚薄不等,都着在盆里,叫是‘添盆’。”《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如今小儿洗三下麵,古谓之‘汤饼会’。”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桂升 的娘:三朝我再来洗三。”参见“ 洗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