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长城 [ wǔ yán cháng chéng ]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词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有犯无隐 [ yǒu fàn wú yǐn ]
犯:触犯。臣下对君主应采取直言进谏的态度。虽然有所冒犯,也不应该隐讳不言
三复白圭 [ sān fù bái guī ]
指慎于言行。
绳墨之言 [ shéng mò zhī yán ]
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清圣浊贤 [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
汉末饥荒,禁止酿酒,饮酒人避讳言酒,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指酒的别称
出言成章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謏言謏说 [ xiǎo yán xiǎo shuō ]
謏:小。指不值得重视的言论或指流言蜚语
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言必有物 [ yán bì yǒu wù ]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以忍为阍 [ yǐ rěn wéi hūn ]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危言核论 [ wēi yán hé lùn ]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民以食为本 [ mín yǐ shí wéi běn ]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浮浪不经 [ fú làng bù jīng ]
浮浪:行为轻薄放荡;不经:不守礼法规则。形容行为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靖言庸回 [ jìng yán yōng huí ]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讷口少言 [ nè kǒu shǎo yán ]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繁言蔓词 [ fán yán màn cí ]
繁:多;蔓:蔓延。繁多而纷杂的言辞。指罗嗦繁琐而不简洁
形于辞色 [ xíng yú cí sè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靖言庸违 [ jìng yán yōng wéi ]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贫士市瓜 [ pín shì shì guā ]
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谩辞哗说 [ màn cí huá shuō ]
指谎言乱语。
不言之听 [ bù yán zhī tīng ]
能听懂言外的意思。
言不达意 [ yán bù dá yì ]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气盛言宜 [ qì shèng yán yí ]
气:文章的气势;言:语言;宜:合适。文章气势宏大而语言适宜。
正直无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成语拼音】wèi yán
【成语解释】(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为言。”(2).犹为意。《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贫困,常欺 鲍叔 , 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诈伪之言。为,通“ 伪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胡得焉。” 孔颖达 疏:“人之诈伪之言。” 陈奂 传疏:“古‘为、伪、譌’三字同。《毛诗》本作‘为’,读作‘伪’也。为言即谗言,所谓小行无徵之言也。”